所属栏目:发布日期:2016-09-08 08:30浏览量:2740作者:admin
1、测试的过程
在我看来,测试主要有四个步骤 : 1.测试前思考2.从首页开始一个一个页面测试,分别从样式(样式与设计稿进行比对)、功能、效果来测试3.撰写测试文档4.测试结果统计分析,这四个步骤有些事可以并行的,有些是需要严格按照前后顺序执行的。下面我就针对这四个步骤,谈谈具体要怎么做。
2、测试前思考
不论是做哪个平台的可用性测试,比如PC端、移动端的测试,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先理清楚一些基本问题。
1.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测试(why)?测试可以验证一些设计中的疑惑,或者找出现有的界面、流程设计上的问题,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。
2.什么时候在哪里做测试(when?where?)时间一般是需要和测试者协调的;地点一般选择在安静的会议室即可。
3.谁要作为测试者(who)?测试者一般是跟我们的角色接近的人,或者换个说法,测试者一般是我们的目标用户。所以我们要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来进行测试。
4.我们要测试什么(what)?测试一些功能点,测试界面设计,测试流程设计,测试设计中有争议、有疑问的地方。
当然这些问题其实都不太难,但是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。如果没有经过这个步骤的思考,整个可用性测试做下来就会像无头苍蝇,没有一个总的指导。
3、 撰写测试文档
测试文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好坏。在撰写测试文档之前,我们需要先确定一些结果分析的维度。一般的维度有:a)任务完成度b)致命错误c)非致命错误d)完成任务的时间e)主观情绪f)偏好和建议。
由于分析的维度会关系到文档的问题,所以在确定分析维度之后,我们可以对功能点进行任务分析。把所有需要测试的功能点列出来,对每个功能点进行任务设计。对于任务而言,用户最主观的感受就是两个:界面和流程。所以测试文档又可以从这两个维度去细分。
需要注意的是,测试中,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观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,所以测试文档不仅仅要有问的问题,还有需要撰写工作人员观察的注意点。同时可以在撰写完测试文档的同时,把总结大纲也写出来,方便后期总结的时候统一结果展示。
特别的,在设计的时候有疑惑的点,或者有争议的点,在测试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验证。
写完测试文档之后,可以和利益相关者(项目经理、产品经理、开发等)讨论一下,请他们校验一下测试文档。
界面:
a)当前界面有什么?
b)每个东西用户觉得是什么?
c)可以操作吗?
d)用什么手势操作方式?
e)操作之后会怎么样?
f)界面显示的内容足够吗,有没有缺少什么东西?
流程:
流程的测试就是根据任务来进行的。把产品的需求文档罗列出来,然后给每个需求配上一个合适的场景,当然也会出现一个场景覆盖多个需求的情况,这也是允许的。然后让用户在场景下去进行任务,观察用户,然后随时提问用户,随时准备回答用户的问题。
4. 测试结果统计分析
测试结束之后,如果有时间可以立马进行整理,因为时间越短,整理出来的内容就越丰富。必要的时候,可以用录音或者录像来辅助。在撰写测试文档的时候可以一份总结大纲,根据大纲来整理内容。大纲要具备灵活性,可以记录一下测试现场发现的新问题。
记得只是整理而已,每个测试结束都会有一份整理的资料。最后需要汇总多份可用性测试总结,最终出具一份可用性测试结果,根据这份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工作。
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维度去分析我们的测试【8】(维度之间可能有交叉):
a)任务完成度。每个测试任务都对应一个目标,只有当用户达到目标之后,我们才认为他们完成了任务。对于每个任务,用户完成的情况如何?有多少用户最终没能完成任务?
b)致命错误。严重错误指那些阻碍用户完成任务的错误,这些错误非常重要,每一个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。
c)非致命错误。非致命错误是指用户能完成任务,但是某些地方会有一些阻滞,会停顿或者思考的错误。这些错误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,不过如果发生的次数较多,该类错误也需要得到重视。
d)完成任务的时间。每个任务需要完成多少时间,决定了交互设计流程和界面的设计是否足够友好。
e)主观情绪。用户对于任务的主观感受,比如是否足够简单,是否容易找到信息,可以让用户衡量一下。
f)偏好和建议。可以让用户说出产品中哪些地方很喜欢?哪些地方不喜欢?或者让他们提一下建议。